长沙已进入主汛期,市防办总结2022年防汛抗旱成果,部署下阶段工作
抓好防汛重点 加强汛中督查整改
浪遏飞舟、抢滩登陆、极限控艇、孤岛营救……9日,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防汛抗洪应急救援演练。
【资料图】
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通讯员 刘翔 黎翔 摄影报道
长沙晚报5月9日讯(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通讯员 肖剑锋)长沙已进入主汛期,防汛抗旱工作如何开展?又将面临什么风险与挑战?在9日举行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,市防办给出了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“整改清单”,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。
监测显示,2022年长沙接连遭受10轮全域强降雨、18次局地强降雨、8次洪水过程,7月18日雨季结束后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夏秋冬连旱,高温日数之多、降雨量之少、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均超过2013年典型干旱年,给长沙生产、生活秩序带来巨大风险与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全市上下坚持预判在前、科学调度、严防死守,没有因灾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,打赢了防汛抗旱这场硬仗。
挑战:长沙度汛隐患点多面广
记者从市防办获悉,今年以来,长沙按照“防大汛、抗大灾、抢大险”的要求,扎实开展了一系列防汛备汛工作。长沙通过健全指挥体系、夯实基础工作、严格隐患排处、部门协调联动,全面压实防汛责任、强化救灾保障、加强风险防范、形成抗灾合力,确保度汛安全。
据悉,全市78个堤垸、547座上型水库、9个江心洲岛、3座尾矿库等区域全部明确行政、技术和巡查三个责任人;水库、涉水工程、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均实行“一库一策”“一点一策”;物资均按省防指定额完成储备;全市集结抢险队伍322支3.2万人,配无人机58架、运输车817辆。地质灾害隐患点816处、山洪易发村176个,都做到了测报有设施、预警有手段、转移有线路、避灾有地点、安置有方案。
备战汛期,市水利局投入35.45亿元完成冬春水利建设项目124个;市住建局完成22处易渍易涝点整改;市资规局推进80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建设和586个村雨量站建设;市城管局对城区301座桥梁、10处隧道设施设备开展全面“体检”。
目前,长沙防汛抗旱工作仍存在一些隐患和薄弱环节,如应急处险存在不足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、度汛隐患点多面广等。全市仍有1座病险水库(浏阳市关山水库)、121.67公里未达标堤防,主城区约有60.4%的管网建设标准未达规划3年一遇(46毫米/小时)的设计标准,仍有山洪易发村176个、地质灾害隐患点816处、切坡建房风险户5.7万户。全市还有22处易渍点、45座病险水库等隐患整改治理后未经暴雨考验。
形势:雨季后仍有中到重度干旱发生
今年以来,长沙已经历了3轮强降雨过程。市防指共召开会商调度会8次、启动四级响应1次,发送预警短信18万条次。按照“应转早转、应转尽转”原则,全市累计避险转移144户354人,未出现重大灾险情和人员伤亡。据气象、水文部门预测,2023年前涝后旱、旱涝急转,雨水相对集中,5月中下旬、6月中旬至7月上旬,浏阳河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,最高水位超警戒线1米左右,湘江、沩水最高水位接近警戒水位。7月中旬雨季结束,有中到重度干旱。
市防办指出,当前长沙已进入主汛期,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压实责任,要进一步强化预警,及时转移。强化落实6小时预报、3小时预警、1小时叫应和半小时再呼应机制,做到预警全覆盖、无遗漏,坚决落实避险转移“四个一律”“六个提前”“十项措施”。
来源:长沙晚报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