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 滚动 >正文
世界肝炎日|这两类肝炎病毒感染后呈慢性化,难察觉,危害大!

2023-07-28 17:18:12     来源 : 羊城派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宇通讯员 杜光宗 魏彤图/视觉中国

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我国宣传主题是“坚持早期预防,加强检测发现,规范抗病毒治疗”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唐云强指出,“肝炎病毒一般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。其中,甲型、戊型感染后多为急性发病,能够比较及时进行干预治疗,丁型只有与乙型同时或在乙型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。而乙型和丙型感染后往往呈现慢性化,难以察觉,危害较大。”


(资料图片)

唐云强介绍,从临床情况看,乙型肝炎演变成肝硬化后,随着病程的进展、组织坏死修复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的突变、乙型肝炎病毒的反复增殖复制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整合到肝癌细胞基因组内,一部分患者最终引起肝癌。从病理资料看,肝癌大多合并大结节性肝硬化,在我国这种肝硬化多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。因此可以很明确地说乙型肝炎是肝癌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“乙型肝炎的治疗也是防治肝癌要点,目前尚无根治乙肝的治疗方法。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,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,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、肝硬化、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,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。”唐云强说。

以下是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的建议:

(1)避免过度紧张,积极抗病毒治疗,调节机体免疫功能;

(2)定期随访,监测疾病进展。携带乙肝病毒、四十岁以上的高危人群,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;肝功能不佳、病毒载量较高、四十岁以上患者甚至每半年就需要接受肝功能、肝脏生化、肝癌的血清学指标、肝脏B超等检查;

(3)一旦发现肝癌,需要尽早治疗。肝癌每增加1cm,五年生存率就会下降20%,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,可以大大提高肝癌的治愈率。

丙肝病毒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

研究表明,丙型肝炎病毒也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,它是一种单链RNA病毒,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,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不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,主要通过引起机体慢性免疫反应,间接损伤肝细胞。

唐云强表示:“资料表明,在发达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中抗-HCV阳性率多数超过50%。全球25%~30%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归因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,在日本,高达70%的肝癌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。我国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率为7.5%~42.9%。尽管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,但丙肝病毒感染并不是我国肝癌主要病因,其危害较乙肝病毒相对较低。”

以下是对丙型肝炎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的建议:

(1)忌饮酒;

(2)注意作息,避免过度劳累;

(3)患病期间注意医生相关建议,按要求复查病毒及肝功能等指标;

(4)病毒携带者需定期监测病毒活动、肝功能状况等相关指标;

(5)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应注意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。

(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责编 | 梁善茵校对 | 彭继业

标签:

X 关闭